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犹如疾驶的动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所有人都毫无准备,
所有人都感觉手足无措……
工厂没有了机器的轰鸣,
学校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
平日里人流涌动的机场、车站、商场
也都异常冷清。
两个多月的抗争与煎熬之后,
疫情在中国大地已逐渐恢复平静。
但那诡异的新冠病毒留给人们的,
不仅仅是心中的阴影。
生活总是要继续,
复工复产复学正在进行。
但在人员密集的各种公共场所
潜在的疫情风险必须引起我们警醒!
01当前的困境与问题
潜在的感染与风险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当前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面对的问题:
大部分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基本无法实现畅快的自然通风,空调新风或有或无,人均难以达到30m³/h,对人员呼吸的稀释度小。如果出现无症状新冠病毒携带者,现有全空气空调系统发生人传人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大。
当前的应对措施:
疫情中高风险状态下,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全部关闭。
在低风险状态下,不能长期停摆,开放在即,但终究存在隐患!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包括:
交通建筑:会展、机场、高铁、地铁、
商场建筑:商业综合体、超市、餐厅
文体建筑:会展、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
医院建筑:医院内各公共空间
现有中央空调系统的问题
现有全空气空调系统内,通常只设有初效过滤器,即使部分设有中效过滤器,也不能实现对0.5μm以下灰尘颗粒或气溶胶的有效拦截。在空调开机状态下,来自室内的回风中带有病毒的颗粒物和气溶胶,很大机会会穿透空调机组再次随送风回到室内,在室内形成集聚。有研究表明,病毒在灰尘或气溶胶中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加大新风量或按全新风工况运行,提高病毒排放的稀释倍数,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感染风险。
但现有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占比通常小于15%(具体是按室内新风需求设计确定的),由于没有机械排风措施配合,因此运行过程新风量调节范围有限,更难以实现全新风运行。且即使能够实现全新风运行,如果没有可靠的排风消毒措施,可能会导致排风口周边感染,况且全新风工况下空调系统的能耗也难以承受!
对于公共建筑中的小空间,通常设计为“风机盘管+新风” 空调系统,通常也只设有效率很低的初效滤网,系统本身无法实现对灰尘颗粒或气溶胶的有效拦截。在开机状态下,来自室内的带有病毒的颗粒物和气溶胶会穿透风机盘管再次随送风回到室内,在室内形成集聚。其感染风险大过人员密集的大空间!
适当加大新风机组风量,以加大进入室内的新风量,对于提高病毒排放的稀释倍数,降低室内感染风险是有效的。
但新风机组的新风量调节范围是有限的,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室内感染问题!当前只是要求减少同一房间的上班人数,但不能长此以往!
02解决方案
目标:在夏季来临之前,让所有公共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都能够放心的开起来!使室内人员的感染概率降到最低!
首先,必须要解决好人员防护:
(1)进入公共区域的人员必须经过检测。首先要排除病毒感染有症状病例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通过飞沫和接触途径的传染,是无法通过环境控制措施来避免的!
(2)在疫情消失之前,在公共区域必须坚持带口罩。任何所能采取的环境控制措施,只能降低公共区域可能出现的病毒的浓度和其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因此而降低人员感染风险,但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目标:在夏季来临之前,让所有公共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都能够放心的开起来!
其次,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室内环境安全问题:
(1)室内的空气要不断更新(换气),用清新的或者洁净的空气对室内空气不断进行稀释,以起到对带毒颗粒或气溶胶的稀释作用,这种换气效果越好,人员的感染概率越小。
(2)空调设备在进行空气循环的同时,必须保证送回房间的空气中应该是经过有效过滤处理、不带毒的(绝大部分带毒颗粒或者气溶胶被有效拦阻)。
(3)如果现有空调系统无法满足净化环境的要求,可以只把它作为温度控制手段,室内需要再增加专门用来实现净化消毒功能的设备。
方案一
机组内改装或加装高效过滤器(H10)+紫外线消毒装置
适用场景:空调机组有混风段时
方案二
机组进风口或机房回风口加装净化消毒装置(高效过滤器(H10~H13)+紫外消毒)
适用场景:空调机组没有混风段(采用机房回风)、机房内有安装空间时
方案三
室内加装大风量空气净化消毒机(含H10以上高效过滤器+紫外线灯管)
适用场景:装有风机盘管机组或者家用空调的小房间及办公区